91书包网 > 大明朱标亲舅权倾朝野 > 第120章 内阁、八部尚书的确定

第120章 内阁、八部尚书的确定


就当马政说完继续的时候,没有谁能够忍住对权力的欲望了。

  天天之乎者也的喊着,此刻这些读书人也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现出来了。

  谁不想要钱,谁不想要钱,谁不想要女人,哪有这么多的圣人,哪有这么多的高尚。

  吴伯宗洪武四年状元,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;朱善洪武四年状元,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;丁显洪武十六年状元,翰林院修攥入内阁;任享泰洪武十七年状元,翰林院修攥入内阁;黄观洪武十七年状元,翰林院修攥入内阁,张信洪武十七年状元,翰林院修攥入内阁。黄淮内阁次辅,朱元璋不待见他,马政也让他入内阁了,至少有点经验,可以带带这些新人。

  黄淮痛哭流涕,表示再也不弹劾朱元璋,太小心眼了。

  马政看着这位老人,也表示深刻理解。

  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人中龙凤,按照资历和学识都是一流水准,下面的文臣也没有任何意见,毕竟是官方认证的状元。

  尚书之上的内阁已然入座完毕,剩下的八部尚书还有七个缺位。

  刑部、礼部、吏部、工部、学部、医部、兵部,这七把交椅还没有入座,第一个方孝孺刚才把户部抢了。

  内阁被抢过之后,臣子们都对剩下的一品尚书早已饥渴难耐了,他们也不想装什么圣人君子了。

  “臣齐泰,想坐兵部尚书的椅子,想试试。”

  一个洪亮的声音,从大殿下面传来,紧接着又有一个声音响起。

  “臣黄子澄想坐刑部尚书这把椅子,也想试一试。”声音低沉有力。

  马政看向二人,一个长相魁梧有力,有点怒目金刚的感觉,另外一个面如冠玉、神采英挺,各有各的特色。

  “你两个啥背景,口气不小啊!”

  “臣齐泰去年的进士!”

  “臣黄子澄也是去年进士!”

  二人立刻说道。

  马政大笑了起来,笑声越来越大。

  “你们三个还真是铁哥们,一个比一个勇。”

  二人疑惑不解,不知国师为何发笑。

  他们当然不知道以后朱棣奉天靖难的事情,这三个人可是削藩的主要策划人,间接的提前朱棣奉天靖难造反。

  可惜这一世,你们不用无辜的牺牲了,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。

  建文三宝,齐全,好好在这里干吧,这片土地还需要让人们发光发热。

  马政在朱标耳朵低声说了几句,朱标听闻也笑了起来,这三个人还真是活宝。

  朱标点了点头,目光盯向三人。

  “朕同意了,可要好好干啊!”

  齐泰、黄子澄跪拜应声:“皇上万岁万万岁!”

  大家一看,只要自己有一定的实力条件,敢于表现自己,都能坐的交椅。

  都跃跃欲试起来,就当他们要站起冲锋时。

  内阁首辅高启站了出来。

  “臣请命要三个尚书的名额,还望圣上、国师恩准!”

  马政大手一挥,摆了摆袖子。

  “但说无妨!”

  高启点了点头:“臣请给杨基、张羽、徐贲三位一把交椅!”

  这三人眼神感激的看了高启一眼,纷纷站了出来,躬身行礼。

  这不是明初人称“吴中四杰”吗?因四人都是吴中(今江苏苏州)人,故称“吴中四杰”。四人由元入明,诗多怀旧、题咏之作,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。

  马政此刻内心已经被震撼的无以伦比了,这简直就是牛人大礼包,大大的牛逼。

  快把明朝洪武年间的才子全部拉了过来,果然是我的亲妹夫朱元璋,这下同化这些新打下来的地盘,还不是手到擒来。

  该不会闽中十才子  也来了吧,难道还有北郭十友!

  马政总感觉,大明朝的半壁文人江山,全他妈来了。

  马政忽然明白了什么!他感觉朱元璋是故意把一套国家班底全部给朱标打包过来了,让他治理海外的国家过过皇帝瘾。

  那这下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,让这些文人士子拼命发光发热吧。

  朱标自然是听说过这三个人的名字,马政告诉了朱标。

  马政咧嘴一笑,看的三人有点不好意思。

  “可!杨基工部;张羽礼部;徐贲学部吧!”

  三人跪拜领命:“国师英明!”

  还有吏部和医部尚书,马政想到了王叔英,是进士,翰林修撰,更是方孝孺的好友。

  一说是方孝孺的好友,那就不用多想了,肯定是忠诚正直可靠的。

  “王叔英,在否?”

  一个满脸红光,一身正气的中年男子站了出来,目光炯炯有神。

  “臣在!”

  “医部尚书,虽然也是个尚书,但是责任重大,尤其是这边爆发瘟疫,你可要好生做事,更要仔细认真,拿不准的事情可来问我!”

  王叔英手不由自主的抖了一下,他在想我是怎么知道他的不应该啊。

  “臣领命!”王叔英说道。

  马政很满意,方孝孺更满意,这可是他的忘年之交好友,可以托付性命之人。

  马政突然斜眼一笑。

  “方孝孺,你可满意,你的忘年交也因为你,我才想起来这个人!”

  方孝孺惶恐,好像国师啥都知道,老师我好怕怕。

  这马政咋比刘伯温还能掐会算。

  “臣谢过国师大人。”

  臣子们一听说是方孝孺的忘年交,就知道肯定不比方孝孺哪里差,他们也无话可说。

  还有一个,马政又想起一个人,小解解,大名鼎鼎的解缙啊!

  让他来当吏部尚书,在合适不过了。

  解缙,字大绅,一字缙绅,号春雨、喜易,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;历史上当过内阁首辅的。

  他的才华不亚于宋濂,也是有名的大才子,马政可不愿意就这样把他埋没了。

  就是脑子太直楞,被锦衣卫纪纲用酒灌醉,埋在雪中致死,终年四十七岁。

  马政大声喊道:“阿坤!有没有叫阿坤的,说错了叫大坤,不对叫大绅!”

  此刻的解缙常在一个角落里,深怕有人看到他,因为去年解缙想参加科举,其父以修谱为理由命令他晚出三年。

  为此解缙又浪费了三年时光,他现在心情可是抑郁了,可是刚才有人喊道他的名字,他既害怕又兴奋。

  难道是待在家里看书太久了,有点社恐了。

  解缙颤颤巍巍站了出来,一身灰色麻布青衣,略显寒酸。

  “臣在!”

  马政看了他一眼,在他意料之中,要不是父亲,去年就是状元了,也不至于如今没有功名。

  “小解,茹太素向我推举你,说你有大才,稍加磨砺,不亚于宋濂宋大儒!”

  解缙额头冒汗,他怎么知道我和户部尚书茹太素关系深交。

  此刻的茹太素是朱元璋的户部尚书,至于推举,完全是马政瞎扯的,主要是给他一个由头,让他放心大胆去干。

  宋濂深深的看了马政一眼,一脸的我懂你模样,不就是给解缙抬高身价,怕有人不服吗?

  “老朽就拭目以待了,想必茹太素的话不会假的!”

  解缙有点不知所措,这泼天的富贵来的太突然了,感觉都快把他砸晕了。

  “臣领命,谢过皇上,谢过国师,谢过宋大儒!”

  马政正色道:“起来吧!”

  “接下来,封疆大吏以及省、市、县、镇、村长,你们文臣世家子弟,上个名单,交给内阁和吏部审核,到时候上任地点,在进行朝会商讨一下。

  来的人都有份,把自己的当官经验和简历统统写清楚、写出来,不能作假,否则喂鱼。

  好官不怕等,诸位皆可放心,官多的分不完。

  根据你的实力、经验进行分配职级,上任地点最后一起朝会讨论。”

  没有分到官位的人听到这句话,更加兴奋了,每个人都有,说明地方大,官少,没有大明朝这么内卷。

  马政会意朱标,朱标看向众人。

  “散朝,七日后上朝!”

  “内阁、八大尚书御书房来一下!”

  群臣:“臣领命!”


  (https://www.91book.net/book/39748/44092.html)


1秒记住91书包网:www.91book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91book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