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书包网 > 大明朱标亲舅权倾朝野 > 第77章 燕王朱棣的小心思!

第77章 燕王朱棣的小心思!


燕王府邸,朱棣此刻在桌子上看着舅舅给的世界地图和地球仪。

  这广袤无垠的土地和一望无际的大海深深吸引着朱棣。

  他的眼睛满含火热的欲望,巴不得现在就把这些领土打下来。

  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称王称帝,那才是人生乐事。

  而且窝在大明朝这个囚笼当一个小小的藩王。

  自从上次去石庙认识妖僧姚广孝之后,朱棣每天脑子都是想着大明朝皇位。

  把他折磨的心神俱疲,欲罢不能!

  这几天茶不思饭不思,都是那个姚广孝害的。

  因为马政改变了现在的历史,必然会造成一些不可控的事情,本来是十年之后遇到姚广孝,想不到提前遇到了。

  一句“太子早毙,皇位必易之!  如梦魇,每天缠绕在朱棣的耳中。

  那妖僧姚广孝是一个什么人嘞,妥妥的造反头子加传销大师。

  姚广孝幼名天禧,字斯道,法名道衍,号逃虚老人,又称独庵老人、懒阁翁。长洲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。元末明初政治家、高僧、文学家,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。

  姚广孝早年出家为僧。通儒、道、佛诸家之学,善诗文。

  这些只是表面上的身份,实际上他一生都不安分,因为他是天生的冒险主义者,是个完完全全的疯子。

  因为世界往往都是神志不清的疯子改变的,这就是历史的趋势。

  历史姚广孝作为朱棣谋臣的最大荣誉。通观明太祖,太宗开国两朝配享太庙名单中,十六位功勋自中山王徐达以下,皆为出生入死的武臣。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,仅有姚广孝一人。由此可见姚广孝在明初的特殊地位。

  他才华横溢、有勇有谋、运筹帷幄,老年也不居功自傲,不贪权色,这种人用好了就是一把钢刀,而马政不想让这把钢刀祸害大明,还不如让他和朱棣一起去蒙古当皇帝去。

  姚广孝今日特来拜访朱棣,传播自己的洗脑大法。

  朱棣看见姚广孝来了,满脸的郁闷和愤恨。

  “你来作甚,是来告诉我要如何造反吗?  ”

  姚广孝微微一笑,只是淡定说了一句。

  “阿弥陀佛,出家人以慈悲为怀,造反大逆不道的事情实在是祸国殃民,老衲断断不敢言之!  ”

  朱棣再也忍不了了,立马暴走,双手掐住姚广孝的脖子,凶狠着瞪着他、

  “都怪你,我这个王爷当的好好的,离间我和大哥、父皇的感情,真想把你千刀万剐、五马分尸,也难解我心中之恨。  ”

  朱棣松开了,满脸的叹气,坐在椅子上。

  姚广孝咳咳了嗓子,这朱家人咋都是一个个暴脾气,还好听劝。

  朱棣越愤怒和狂躁,姚广孝就越淡定,我估计这姚广孝就是来搞心态的。

  朱棣呐喊道:“你这厮,到底要我怎样!你到底想要我怎样!”

  姚广孝恭敬道:““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。”

  朱棣大惊,这臭和尚就是来恶心他的。

  “你.....你他妈的......  ”

  姚广孝潜台词就是,既然你父皇就是造反夺得天下,等太子仙逝,你造反合情合理,有理有据,有什么爹就有什么儿子。

  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生下来会打洞。

  朱棣大骂道:“我和父皇不一样,我是我,他是他,只是他是我的父亲,我是他的儿子,仅此而已!”

  朱棣有点失态了,他不甘心,难道我此生要背负一个造反的名头吗?

  “凭什么!凭什么皇位就一定是老大的,凭什么所有的爱都是老大的!  ”

  此刻朱棣内心的独白,和自己的理性在抗争着。

  就当朱棣愤怒的情绪要占据大脑时,一道急匆匆的脚步声走了过来。

  看样子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群人。

  姚广孝脸上有点不悦,关键时刻杀出程咬金,看来今天只能作罢,以后在寻找机会了。

  就当姚广孝要退下时,迎面而来的太监胡雄呵斥住了他。

  “  站住,你还不能走!”

  看到公公身边人高马大的锦衣卫,姚广孝识趣的老实了下来。

  胡雄得意洋洋高抬着头。

  “圣旨到!  ”

  所有人纷纷跪下!

  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命燕王朱棣速来金銮殿议事,不得耽误,各王可以带自己的心腹一起议事,违令者砍头!  ”

  朴实无华的老朱经典语录,不听话砍头。

  众人:“吾皇万岁万万岁,臣等领命!”

  朱棣有点愣,还没有缓过神来。

  他心里忐忑不安,难道父皇知道了我要造反的念头,这也太衰了吧!

  不满的看着姚广孝,都怪你这个臭和尚,本王要是出了事情,你也休想安然无恙。

  胡雄不满道:“燕王还不快快领旨!”

  朱棣回过神来,接下了圣旨。

  胡雄催促道:“那就一起吧,别让公公我为难!”

  朱棣摆了摆手,示意姚广孝。

  就这样一行人往金銮殿走去。

  这次能镇守蒙古国且有军事才能的皇子,统统被叫了去。

  秦王朱樉、晋王朱棡、燕王朱棣。

  这三位在大明朝军事才能也是数一数二的,赢面较大的当然是朱棣。

  毕竟人家的智商和心机可是摆在那里的,大哥之下我最强。

  洪武七年,金銮殿。

  今天的气氛格外的紧张,因为蒙古王马政回来了。

  只要有马政在的地方,准没有好事。

  而且还是文官儒学的死对头,马政就是茅坑里面的石头,又臭又硬。

  文官拿他根本没办法,更别说从他身上得到一点好处了。

  蒙古旧部的大臣有一半都来了,这下子外臣和内臣分明。

  像极了井水不犯河水,而且支持马政的基本上都站在他的身边。

  淮西二十四将、六部尚书、蒙古旧部一大半都站在马政旁边。

  文官们支持他们的武将少的可怜,自从李善长被马政退台之后,现在的马政就是朝廷上的天。

  马政一派肥的冒油,文官们气的那是一个恨之入骨。

  刘伯温就比较淡定,自己一个人一个派,三位皇子到来之后,扫视着群臣。

  当他看到徐达时,竟然看到了舅舅,他们甚是高兴。

  一个劲的往舅舅身边挤过去,后面的臣子纷纷让位。

  这可让臣子们无语的够呛,一把老骨头,再挤一挤就散架了。

  接着,场面安静了下来,朱元璋从侧门龙行虎步走了出来。

  刘伯温觉得今天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了......


  (https://www.91book.net/book/39748/44135.html)


1秒记住91书包网:www.91book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91book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