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书包网 > 大明朱标亲舅权倾朝野 > 第57章 蒙古国子民再也冻不死!

第57章 蒙古国子民再也冻不死!


马政自从当上这个藩国皇帝,每天那是兢兢业业。

  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每天郁闷不止,虽然皇后们也会帮马政疏通疏通!

  但还是觉得太闷。

  就当他们出去遛遛弯,建雄一个跟头摔在了马政跟前。

  这下可把马政笑死了。

  你.....就不能慢点......

  建雄焦急道:“胡惟庸胡大人说,找到煤矿.....矿山了,好几座!”

  马政大惊:“.什么......”

  建雄终于安静了下来。

  “  皇上,胡惟庸和吏部尚书找到了五座矿山,而且数量特别巨大,现在让圣上赶紧出发!”

  看来胡惟庸比自己还着急,让自己看到这些矿山。

  无非不就是让我在他面前夸赞他吗?

  就这样马政带着一千亲卫军飞驰去鄂尔多斯河流域附近。

  因为草原是一马平川,畅行无阻,下午就到了。

  这里是漠南,也就是今内蒙古境内。

  胡惟庸等一众官员、军队纷纷把这里保护了起来。

  胡惟庸看到了圣上。

  所有官员纷纷下跪。

  “吾皇万岁万万岁!~  ”

  马政喝道。

  “平身,矿山在哪里,咱要看看啥样子的!  ”

  于是胡惟庸在前面带路,现在胡惟庸可勤快了。

  巴不得把自己的表现的更卖命一点。

  于是不多一会,一块块山丘组成的丘陵显现了出来。

  只看见丘陵下面,零零散散的碎石,还有火药的味道。

  原来是用手榴弹炸山了,怪不得能发现矿山。

  胡惟庸激动道:“皇上,我们发现的矿山至少有六个地方,而且距离不是很远,几十离地就发现一处,大型的矿山有两处!”

  胡惟庸的地图指出来地方,标注的非常清楚。

  大概就是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、呼伦贝尔、包头、赤峰和呼和浩特等地。

  具体来说,乌兰察布、呼伦贝尔和包头地区的煤矿数量较多。

  胡惟庸标注的也特别清楚。

  还且现在是夏天,不是寒冷的冬天,挖掘也是不受限制。

  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靠近河流,可以直接通过燕山,到北平那边。

  马政心里清楚,之前在辽东发现的矿山,制作成蜂窝煤,让辽东不再有冻死的百姓,更是利国利民。

  燃烧时间长、无毒、清洁热量能源。

  到时候再把东北那种特制的东北大火炕图纸画出来,让这些百姓就地取材,直接烧煤,或者木材,漠南漠北就不会再有冻死的人了。

  因为漠北漠南冬天零下都几十度,没有做好防寒肯定会被冻死。

  因为维度就是寒带的地区。

  马政大喜道:“胡惟庸干的漂亮,咱工部有人知道这个蜂窝煤如何生产的吧!”

  胡惟庸回答道:“皇上你放心,工部大部分人都知道你之前在辽东生产的蜂窝煤方法,咱那个大皇帝早就把这些东西告诉大明的百姓了。”

  “  而且这些煤矿,产量特别大,我估计还可以卖给大明,整个漠北漠南的百姓都用不完的!”

  “而且还有一些铁矿和盐矿都附加着,简直是天赐鸿运!  ”

  马政脸上的笑容一抖一抖的。

  “  胡惟庸干的漂亮,再来几个这样的政绩,咱给你封个国公!这次户部和工部没人赏一百两银子。”

  “  赶紧建厂房,福利待遇必须跟上,不需贪污这些百姓的工钱,人不够去大明燕云十六州那边去请去,我就不信他们不来。”

  “  生产好第一批,先让蒙古国的子民都用上,让他们多囤积一点,没有钱用羊牛换,活过冬天才是要紧的事情!”

  “  还有那个煤炉也要大批量生产,钱从户部去取,咱给你一个月,让漠南的百姓大部分都用上,至少让他们知道有这个御寒的东西,不求他们都用上!”

  胡惟庸恭敬道:“放心皇上,臣这就去办,不求全部都用上,至少宣传到位!”

  马政拍了怕胡惟庸的肩旁。

  “  不错不错,孺子可教也,你先去办吧!”

  胡惟庸走后。

  把工部尚书叫了过来。

  马政把自己的东北大火炕方法告诉了他,问他能不能去做。

  他仔细回想着马政说的这个东西,并且还当场用手指在地上画出来。

  瞬间茅塞顿开!

  “  皇上,你真是太聪明了,老夫自愧不如,你真是咱蒙古国的贤君啊!”

  “  这个大火炕一旦家家户户都用上,河套平原、  土默川平原、  西辽河平原这些迁徙的百姓就能不用怕冬天的严寒了!”

  “而且这个煤炉和煤球的大量使用,这里的百姓会越来越多,中原百姓不愿意来,就是怕这边寒冷,没有御寒的东西。  ”

  马政自信点点头。

  “  赶紧去办吧,先让和林和一些百姓用上,让他们知道这东西的好处和使用方法,办得好有赏赐!”

  工部尚书点点头就退下了。

  一切局势大好,再过一年,这漠南就能和中原百姓过上一样的好日子。

  尤其是畜牧业和农业的相结合。

  他们的收入将近翻一倍。

  粮食种地里就OK了,不用怎么去管理,只要老天爷天气好,就是好收成。

  而且还能养牛羊。双收入加在一起,绝对是大明最高收入的州府!

  而且这些土地适合种植玉米、土豆、红薯、棉花、大豆,等处理好漠北的事情,就赶紧回京师让老朱开海。

  这些利国利民的好东西,要让大明百姓提前享受到。

  不然就靠只种地单一的粮食,百姓肯定填不饱肚子。

  红薯的千斤产量,不需要太多的施肥和土地,就能长出来。

  而且玉米耐寒,漠南这些土地都能一年种两季粮食。

  朱元璋做梦也想不到,大明朝不愿意去的漠北漠南这些草原盆地的地方。

  马政随手一玩。

  帽子戏法,就变成了天府之国。

  君臣合力破万难,富国强民在今朝!

  漠南之地如大明的龙脊,维护者一方安定。

  而漠北更是世外桃源,让人流连忘返。

  大明所得的每一寸土地,都不多。

  繁荣昌盛,只在今朝!


  (https://www.91book.net/book/39748/44155.html)


1秒记住91书包网:www.91book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91book.net